首页 >> 甄选问答 >

屈原列传原文及翻译

2025-10-31 21:40:58

问题描述:

屈原列传原文及翻译,真的急需答案,求回复求回复!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0-31 21:40:58

屈原列传原文及翻译】《屈原列传》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史记》中的一篇人物传记,记述了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屈原的生平事迹及其悲剧命运。文章语言凝练,情感真挚,展现了屈原忠诚、高洁、忧国忧民的形象,也反映了当时楚国的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一、

《屈原列传》以简练的语言叙述了屈原的生平经历,包括他早年的才华、在楚怀王时期的仕途、被谗言所害、流放期间的创作以及最终投江自尽的结局。文章不仅记录了屈原的个人命运,还通过他的遭遇揭示了当时楚国政治的黑暗面,表达了作者对屈原高尚人格的敬仰和对其悲剧命运的同情。

文中多次提到屈原的作品如《离骚》《天问》《九歌》等,这些作品体现了他对国家的深切关怀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同时,文章也通过对比屈原与上官大夫、令尹子兰等人的行为,突出了屈原的正直与清廉。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原文 翻译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屈原,名叫平,是楚国同宗的人。
为楚怀王左徒。 任楚怀王的左徒。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学识广博,记忆力强,通晓治国之道,擅长言辞。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在朝中参与谋划国家大事,发布政令;在外接待宾客,应酬诸侯。
王甚任之。 楚怀王非常信任他。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上官大夫与他同列,因争夺宠信而嫉妒他的才能。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 楚怀王让屈原起草法令,屈原正在撰写初稿,尚未完成。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今且久不决,是鄙人不贤也。” 上官大夫看到后想夺取,屈原不肯给,于是进谗言说:“大王让屈原制定法令,大家都知道,现在迟迟不决定,是因为我无德无能。”
王怒,疏屈平。 楚怀王发怒,疏远了屈原。
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而诛屈原。 顷襄王即位,任命他的弟弟子兰为令尹,并诛杀屈原。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屈原到了江边,在水边披发吟诗,面容憔悴,形体干瘦。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 渔夫看见他问道:“您不是三闾大夫吗?为何落到这种地步?”
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屈原说:“天下都混浊,唯我一人清白;众人都醉了,唯我一人清醒,因此被放逐。”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渔夫说:“圣人不拘泥于事物,能够随世事变化而改变。”
“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 “世人都是混浊的,为何不搅动泥沙,扬起波浪呢?”
“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 “众人都醉了,为何不吃酒糟,喝薄酒呢?”
“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为何如此深思熟虑、高洁自持,让自己被放逐呢?”
屈原曰:“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屈原说:“宁愿投入湘江,葬身鱼腹。怎能让自己洁白的身躯,沾染世俗的尘埃呢?”
乃作《离骚》。 于是写下了《离骚》。
《离骚》者,犹离忧也。 《离骚》,就是遭受忧愁的意思。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天是人的开始,父母是人的根本。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人困顿时会回到根本,所以劳累疲惫时,不曾不呼天;病痛痛苦时,不曾不呼父母。
屈原既绌,其后秦欲伐楚,楚怀王听谗言,复召屈原,以为三闾大夫。 屈原被罢免后,秦国想要攻打楚国,楚怀王听信谗言,又召回屈原,任命为三闾大夫。
屈原曰:“吾闻之,鸟兽不可与同群,吾不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屈原说:“我听说,鸟兽不能与同类共处,我怎能让自己洁净的身体,忍受污浊的环境呢!”
乃自沉汨罗以死。 于是自沉汨罗江而死。

三、结语

《屈原列传》不仅是对屈原生平的记载,更是一篇充满哲理与情感的历史散文。它通过屈原的命运,展现了古代士人对理想与操守的坚持,也反映了社会的黑暗与政治的腐败。屈原的精神影响深远,至今仍被人们所敬仰。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