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宜妄自菲薄原文】“不宜妄自菲薄”出自《三国志·诸葛亮传》中的《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向刘禅上奏时所写的一段话。原文为:
>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驱驰。”
但更常被引用的是后文的总结性语句:“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要轻视自己,也不要随便贬低自己,否则就会堵塞忠诚进谏的道路。
“不宜妄自菲薄”强调的是一个人不应过分低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在历史语境中,诸葛亮是在劝诫后主刘禅要正视自身责任,不能因为一时的困难或自身的不足而失去信心。这句话不仅适用于古代政治,对现代人也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它提醒我们在面对挑战时,应保持自信,勇于承担责任,而不是因自我怀疑而放弃努力。同时,它也警示人们不要因为害怕失败或担心他人评价而不敢表达真实想法,从而阻碍了沟通与进步的机会。
表格对比分析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三国志·诸葛亮传》——《出师表》 |
原文 |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
含义 | 不要轻视自己,不要随便贬低自己,以免阻碍忠言直谏的渠道。 |
背景 | 诸葛亮在出征前向刘禅提出忠告,希望他能听取意见、积极作为。 |
现代意义 | 鼓励人们建立自信,勇于担当,不因自卑而放弃努力;同时也提醒领导者要虚心接受建议。 |
延伸影响 | 成为后世鼓励士气、提升自信的经典名言,广泛应用于教育、管理、个人成长等领域。 |
结语:
“不宜妄自菲薄”不仅是古人智慧的结晶,也是现代人面对困境时的精神支柱。它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存在的价值,不应因一时的挫折而否定自己。只有正视自我、勇敢前行,才能实现真正的成长与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