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锋芒毕露的含义】“锋芒毕露”是一个常用的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人的才能、锐气或表现非常突出,毫不隐藏。这个成语常带有褒义,但也可能在某些语境中略带贬义,表示过于张扬或显露。
该成语出自《后汉书·王符传》:“其言也,不隐其辞;其行也,不掩其迹。故曰:‘锋芒毕露’。”原意是指刀剑的锋刃完全显露出来,比喻人有才华、有锐气,敢于表现自己。
一、成语释义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锋芒毕露 |
拼音 | fēng máng bì lù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 |
基本含义 | 比喻人的才能、锐气或表现非常突出,毫不隐藏。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人有才华、有个性、敢于表现自己。 |
语法结构 | 主谓结构(锋芒 + 毕露) |
近义词 | 锋芒外露、崭露头角、锋芒逼人 |
反义词 | 藏锋守拙、韬光养晦、含而不露 |
二、使用场景与例句
使用场景 | 例句 |
表扬一个人表现突出 | 他在会议上发言犀利,锋芒毕露,令人印象深刻。 |
描述年轻人有才华 | 这位年轻作家锋芒毕露,作品充满激情和思想。 |
稍带批评意味 | 他总是锋芒毕露,让人觉得不够稳重。 |
三、注意事项
1. 语境影响含义:虽然“锋芒毕露”多为褒义,但在某些场合也可能带有贬义,表示过于张扬。
2. 适用对象:多用于描述人,尤其是有才华、有个性的人。
3. 避免滥用:在正式或严肃场合中,应根据语境判断是否适合使用此成语。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锋芒毕露”不仅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更是一种对人性格和能力的评价方式。在日常交流中,合理使用这一成语,可以增强表达的生动性和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