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动态/ 正文

而立不惑知天命花甲古稀(而立不惑)

导读 大家好,小六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而立不惑知天命花甲古稀,而立不惑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依次排序为:弱冠

大家好,小六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而立不惑知天命花甲古稀,而立不惑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依次排序为:弱冠,而立,不惑,知命,花甲,古稀古代年龄称谓是古代指代年龄的称呼,古人的年龄有时候不用数字表示,而是用其他称谓来表示。

2、年龄称谓大多是记载在书籍之中,然后被沿用至今。

3、一、不满周岁度:小儿初生之时。

4、赤子、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5、汤饼之期:指婴儿出生三日。

6、旧俗小儿出生三日,设筵招待亲友谓之“汤饼筵”,也作“汤饼宴”、“汤饼会”。

7、二、1岁牙牙:象声词,婴儿学语的声音。

8、三、2岁孩提:指2——3岁的儿童。

9、四、8岁总角:古代幼童把垂发扎成两结于头顶把头发扎成髻,形状如角,因而也用“总角”来代指人的幼童阶段。

10、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

11、始龀:儿童换牙,即脱去乳牙长出恒牙。

12、按生理常规,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时换牙。

13、五、9岁九龄:为9岁。

14、黄口:十岁以下。

15、指数之年:儿童九岁。

16、六、10岁幼学:十岁。

17、外傅之年:儿童十岁。

18、七、12岁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19、八、13岁豆蔻:指女子十三岁。

20、舞勺之年:少年十三至十五岁。

21、九、15岁及笄:笄[jī],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

22、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

23、“及笄”即年满15岁的女子。

24、志学之年: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所以后代称15岁为“志学之年”。

25、束发:古人以十五岁为成童之年,把头发束起来盘在头顶。

26、束发是男子十五岁。

27、舞象之年:少年十五至二十岁。

28、成童:十五或十五稍上的年岁。

29、十、16岁二八:为16岁。

30、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

31、十一、20岁加冠: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又称“弱冠”。

32、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33、十二、24岁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34、十三、30岁而立:孔子曰:“三十而立”。

35、始室:三十岁。

36、克壮:正当壮年。

37、古代三十岁为壮。

38、半老徐娘:女子三十岁。

39、十四、40岁不惑:孔子曰:“四十而不惑”十五、50岁艾:古称五十岁的人为“艾”。

40、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指五十岁知命:是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

41、“知命”是“知天命”的缩略语。

42、十六、54岁六九年:即五十四岁。

43、十七、60岁耳顺、耳顺之年、还历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岁。

44、高龄:敬辞,称老人的年龄,多指六十岁以上。

45、花甲:天干地支配合用来纪年,从甲起,六十年成一周,因此称六十岁为花甲。

46、下寿:古人以六十为下寿,下寿:指60岁以上。

47、耆[qí]艾:古代以六十老人为耆。

48、十八、61岁还历寿:61岁的寿辰。

49、由于按干支纪年法,60年为一轮,61岁正是新一轮重新算起的时候,故称“还历”。

50、十九、70岁从心之年:孔子曰:“七十而从心所欲”。

51、所以后代称70岁为“从心之年”。

52、古稀:古代人活到70岁,也就很不容易了。

53、杜甫有诗曰:“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54、”后人就多依此诗,称70岁为“古稀之年”。

55、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围之年:均指70岁。

56、耋[dié]:七八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

57、悬车之年:指70岁。

58、77岁喜寿:指77岁,草书喜字似七十七,故特代指77岁。

59、二十、80岁朝枚之年、朝枝之年、耄耋之年:均指八九十岁。

60、耄:指八九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如:老耄、耄耋之年。

61、中寿:指80岁以上。

62、伞寿:80岁寿辰。

63、因“伞”字的草体形似“八十”,故称伞寿。

64、二十一、88岁米寿:指88岁。

65、因米字拆开好似“八十八”,故借指88岁。

66、二十二、90岁鲐背:鲐:一种鱼,背上的斑纹如同老人褶皱的皮肤。

67、又人到暮年,皮肤上生出老年斑如冻梨之皮,故又称“冻梨”。

68、二十三、99岁白寿:指99岁,“百少一”为99,故借指99岁。

69、二十四、100岁期颐:指百岁高寿。

70、上寿:百岁期颐之年:指百岁。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