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訇然寸断的意思】“訇然寸断”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成语,常用于文学或诗词中,形容某种事物突然断裂、崩塌,带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情感色彩。它不仅描述物理上的断裂,也可以象征精神、情感或局势的突变。
一、含义总结
“訇然寸断”字面意思是“轰然一声,裂成数段”,常用来形容巨大的声响伴随着物体的猛然断裂。该词多用于描写自然现象、战争场面、建筑倒塌等宏大而震撼的场景,具有强烈的画面感和情绪张力。
二、详细解释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出自古文或诗词,常见于古代文学作品中,如《水浒传》《三国演义》等。 |
结构 | “訇然”表示声音大而响亮;“寸断”指断裂为小块,强调断裂的彻底性。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尤其是文学描写,较少用于日常口语。 |
感情色彩 | 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通常表达震惊、恐惧、悲壮等情绪。 |
适用场景 | 自然灾害、战争、建筑倒塌、情感破裂等重大事件。 |
三、例句分析
1. 自然景象
> 暴雨倾盆,山体轰然寸断,泥石流冲向村庄,令人惊骇不已。
2. 战争场面
> 炮火轰鸣,城墙訇然寸断,敌军趁势攻入城内。
3. 情感描写
> 她得知真相后,心如刀割,仿佛整个世界都訇然寸断。
四、使用建议
- 适合场合:文学创作、历史叙述、戏剧描写等需要强烈画面感的文本。
- 避免使用:日常对话、正式公文、科技论文等对语言要求严谨的场合。
- 搭配词语:可与“雷鸣”、“巨响”、“崩塌”、“断裂”等词搭配使用,增强表现力。
五、总结
“訇然寸断”是一种富有文学色彩的表达方式,不仅传达了物体断裂的物理状态,也隐含了情感与心理的剧烈波动。在现代汉语中虽不常用,但在文学作品中仍具有独特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理解其含义并恰当使用,有助于提升语言的表现力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