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手拈来成语意思】“信手拈来”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人做事或写作时非常轻松、自然,不需要过多思考就能随手写出或做出。这个成语不仅体现了作者的才思敏捷,也展现了语言运用的娴熟和自如。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含义 |
信手 | 随便地、随意地 |
拈来 | 抓取、拿取 |
整体含义 | 形容做事情或写作时轻松自如,无需费力,随手就可以完成 |
二、出处与用法
“信手拈来”最早出自宋代诗人黄庭坚的《病起荆江亭即事》诗中:“信手拈来皆是道,无心处去却成章。”后来被广泛用于文学、写作、演讲等场合,用来形容文笔流畅、思维敏捷。
- 使用场景:
- 写作时:如“他的文章信手拈来,妙语连珠”
- 表达能力:如“他讲话信手拈来,令人佩服”
- 学习态度:如“她学习知识信手拈来,毫不费力”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别 | 词语 |
近义词 | 轻而易举、得心应手、挥洒自如 |
反义词 | 勉为其难、力不从心、苦思冥想 |
四、常见误用与注意事项
虽然“信手拈来”常用于褒义,但在使用时也需注意语境:
- 避免滥用:不能随便用来形容任何轻松的事情,尤其在正式场合中要适度。
- 搭配得当:通常用于书面语或文艺作品中,口语中使用较少。
- 强调“自然”:重点在于“自然流畅”,而非“随意随便”。
五、总结
“信手拈来”是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成语,表达了在写作或表达中的一种从容不迫和才华横溢的状态。它不仅体现了语言的熟练程度,也反映了一个人对事物的理解和掌控能力。正确使用这一成语,可以让语言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信手拈来 |
含义 | 轻松自如地完成某事 |
出处 | 宋代黄庭坚诗句 |
用法 | 多用于文学、写作、表达 |
近义词 | 得心应手、挥洒自如 |
反义词 | 力不从心、苦思冥想 |
通过理解并恰当使用“信手拈来”,我们可以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提升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