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而篇原文】《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记录整理而成,内容主要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其中,“学而篇”是《论语》的第一篇,共16章,集中体现了孔子关于学习、修身、为人处世的基本思想。
一、
“学而篇”开篇即强调“学”的重要性,指出学习不仅是获取知识的过程,更是修身养性的途径。孔子认为,一个人如果能够不断学习,并将所学应用于实践,就能逐渐达到道德修养的完善。此外,本篇还涉及孝悌、诚信、仁爱等儒家核心价值观,以及对朋友、家庭、国家的态度。
在这一篇中,孔子多次提到“君子”,强调君子应具备的品德与行为规范。同时,他也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学习方法和生活态度,如“温故而知新”、“敏于事而慎于言”等,这些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表格展示(学而篇原文摘要)
章号 | 原文摘录 | 内容简述 |
1 |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强调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待人接物的宽容与自信。 |
2 |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 提出孝悌是做人之本,是避免犯上作乱的基础。 |
3 |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 批评虚伪的言辞与外表,强调内在的仁德才是关键。 |
4 |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 强调自我反省的重要性,是修身的重要方式。 |
5 |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 指出治理国家应注重诚信、节俭与关爱百姓。 |
6 |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 强调道德修养优先于文化学习。 |
7 |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 认为真正的学习在于实践仁德与忠诚。 |
8 |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 强调君子应庄重、诚信,并勇于改正错误。 |
9 | 子曰:“吾与点也!” | 表达对曾点志向的认同,体现孔子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
10 |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 强调孝道在于延续父亲的正道。 |
11 |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 强调礼仪的核心是和谐,但需以礼为度。 |
12 | 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 强调诚信、恭敬与亲近亲人的重要性。 |
13 |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 描述君子的生活态度与学习精神。 |
14 |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 强调即使贫穷也要保持乐观,富裕也要讲求礼仪。 |
15 |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 强调了解他人比被他人了解更重要。 |
16 |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自述人生阶段的成长过程,体现孔子对人生境界的理解。 |
三、结语
“学而篇”虽篇幅不长,却涵盖了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它不仅是一部教育经典,更是一本关于人生修养的指南。通过学习与实践,人们可以逐步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实现内心的平和与社会的和谐。对于现代人而言,这部经典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