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容词语出处介绍】在汉语中,“动容”一词常用于表达情感上的触动或震撼,多用于描述人因某种情境而产生强烈的情感反应。它不仅常见于文学作品,也广泛应用于日常交流和新闻报道中。为了更清晰地了解“动容”的来源及其使用情况,以下将从多个角度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展示其出处与用法。
一、词语含义
“动容”意为“感动、触动内心”,常用于形容人因某种事件、语言或行为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或震动。例如:“他的演讲令人动容。”
二、词语出处
出处 | 文献/书籍 | 说明 |
《诗经·小雅·车辖》 | 古代诗歌 |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未直接出现“动容”,但表达了对高尚品德的敬仰之情,可视为“动容”的早期情感表达。 |
《论语·述而》 | 孔子语录 |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虽无“动容”二字,但体现了被音乐打动的情境,与“动容”精神相通。 |
《后汉书·王符传》 | 古代史书 | “君子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虽非直接使用“动容”,但强调情感与意志的相互作用,体现动情之理。 |
《世说新语》 | 刘义庆 | 记载魏晋时期人物言行,如“王右军见杜弘治,叹曰:‘吾尝谓此公风流,今乃知是真风流。’”这类描写常引发读者情感共鸣,具有“动容”效果。 |
《红楼梦》 | 曹雪芹 | 如贾宝玉听闻林黛玉病重,悲痛欲绝,体现出强烈的“动容”情绪。 |
现代文学作品 | 如鲁迅、老舍等作家作品 | 多次使用“动容”一词,如鲁迅《呐喊·自序》中写道:“我总记得那时自己是极爱看戏的。”虽未直接使用“动容”,但情感描写深刻,具有“动容”特质。 |
三、现代使用情况
在现代汉语中,“动容”一词已被广泛接受并频繁使用,尤其在媒体评论、文学创作和日常对话中。它往往用于表达对某人、某事或某种艺术表现的深切情感体验。
例如:
- “他的事迹让人动容。”
- “这部影片令观众动容不已。”
- “她的一番话让我深受动容。”
四、词语演变
“动容”一词虽然在古代文献中并未大量出现,但其情感表达方式早在先秦时期就已存在。随着语言的发展,该词逐渐成为表达情感共鸣的重要词汇,尤其是在近代文学和现代影视作品中,其使用频率显著增加。
五、总结
“动容”一词源于中国古代文化中对情感的细腻描写,虽未在古籍中频繁出现,但其情感内核早已存在于文人墨客的笔下。随着时代发展,“动容”逐渐成为现代汉语中表达强烈情感反应的重要词汇,广泛应用于各类文本和口语表达中。
表格总结:
项目 | 内容 |
词语含义 | 感动、触动内心 |
出处 | 《诗经》《论语》《后汉书》《世说新语》《红楼梦》等 |
现代使用 | 频繁出现在文学、影视、新闻等场合 |
情感表达 | 强烈的共鸣与震撼 |
语言演变 | 由古至今,情感表达日益丰富 |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动容”不仅是一个简单的词汇,更是承载着深厚文化内涵的情感表达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