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火正火淬火回火(退火)
大家好,小六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退火正火淬火回火,退火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Annealing 退火处理,主要是指将材料曝露于高温一段很长时间后,然后再慢慢冷却的热处理制程。
2、主要目的是:(1)释放应力,(2)增加材料延展性和韧性,(3)产生特殊显微结构。
3、 完全退火用以细化中、低碳钢经铸造、锻压和焊接后出现的力学性能不佳的粗大过热组织。
4、将工件加热到铁素体全部转变为奥氏体的温度以上30~50℃,保温一段时间,然后随炉缓慢冷却,在冷却过程中奥氏体再次发生转变,即可使钢的组织变细。
5、球化退火用以降低工具钢和轴承钢锻压后的偏高硬度。
6、将工件加热到钢开始形成奥氏体的温度以上20~40℃,保温后缓慢冷却,在冷却过程中珠光体中的片层状渗碳体变为球状,从而降低了硬度。
7、 等温退火用以降低某些镍、铬含量较高的合金结构钢的高硬度,以进行切削加工。
8、一般先以较快速度冷却到奥氏体最不稳定的温度,保温适当时间,奥氏体转变为托氏体或索氏体,硬度即可降低。
9、再结晶退火用以消除金属线材、薄板在冷拔、冷轧过程中的硬化现象(硬度升高、塑性下降)。
10、加热温度一般为钢开始形成奥氏体的温度以下50~150℃ ,只有这样才能消除加工硬化效应使金属软化。
11、石墨退火用以使含有大量渗碳体的铸铁变成塑性良好的可锻铸铁。
12、工艺操作是将铸件加热到950℃左右,保温一定时间后适当冷却,使渗碳体分解形成团絮状石墨。
13、扩散退火用以使合金铸件化学成分均匀化,提高其使用性能。
14、方法是在不发生熔化的前提下,将铸件加热到尽可能高的温度,并长时间保温,待合金中各种元素扩散趋于均匀分布后缓冷。
15、去应力退火用以消除钢铁铸件和焊接件的内应力。
16、对于钢铁制品加热后开始形成奥氏体的温度以下100~200℃,保温后在空气中冷却,即可消除内应力。
17、不完全退火加热温度在Ac1~Accm之间,冷却速度:在500~600℃以上时,碳钢是100~200℃/h,合金钢是50~100℃/h,高合金钢是20~60℃/h,主要用于过共析钢。
18、 焊后退火选用纯Fe作填充金属对YG30硬质合金与45钢进行TIG焊试验。
19、利用扫描电镜对退火前后的YG30/焊缝界面区的组织形貌进行分析。
20、结果表明,工业纯Fe作填充金属,在1050℃退火后,焊态的η相不变;在1150℃退火后,开始产生新η相;η相随退火温度升高和保温时间延长而增加。
21、退火时新η相成核于WC-γ相界,吞并WC晶粒而长大,分布在WC颗粒的边界。
22、退火是一种金属热处理工艺,指的是将金属缓慢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持足够时间,然后以适宜速度冷却。
23、目的是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消除残余应力,稳定尺寸,减少变形与裂纹倾向;细化晶粒,调整组织,消除组织缺陷。
24、退火定义 将金属缓慢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持足够时间,然后以适宜速度冷却(通常是缓慢冷却,有时是控制冷却)的一种金属热处理工艺。
25、[1]目的 是使经过铸造、锻轧、焊接或切削加工的材料或工件软化,改善塑性和韧性,使化学成分均匀化,去除残余应力,或得到预期的物理性能。
26、退火工艺随目的之不同而有多种,如等温退火、均匀化退火、球化退火、去除应力退火、再结晶退火,以及稳定化退火、磁场退火等等。
27、 1.金属工具使用时因受热而失去原有的硬度。
28、 2.把金属材料或工件加热到一定温度并持续一定时间后,使缓慢冷却。
29、退火可以减低金属硬度和脆性,增加可属性。
30、正火、退火、淬火、回火,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你都搞清楚了吗。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