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出处】一、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戴叔伦的《塞上曲》,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的忠诚与献身精神。诗句的意思是:只要能够为国家尽忠效力,哪怕终生不得归乡,也无怨无悔。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爱国情怀,体现了古代文人对国家的深厚情感。
在历史上,类似的诗句和精神一直激励着无数仁人志士,他们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甘愿牺牲个人幸福,甚至生命。该诗句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和历史价值。
二、出处及背景分析
项目 | 内容 |
诗句 |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
出处 | 唐代 戴叔伦《塞上曲》 |
作者简介 | 戴叔伦(约732—789),字幼公,润州金坛(今江苏)人,唐代著名诗人,擅长边塞题材诗歌。 |
诗题含义 | “塞上曲”是乐府旧题,常用于描写边疆战事和将士生活。 |
诗句释义 | 表达了诗人愿意一生为国效力、不惧牺牲的精神,即使不能活着回到故乡,也无怨无悔。 |
历史背景 | 唐代边疆战事频繁,许多将士长期戍守边关,这首诗反映了当时将士的忠诚与奉献精神。 |
文学价值 | 语言简练有力,情感真挚,展现了唐代边塞诗的豪迈风格。 |
现代意义 | 鼓励人们要有责任担当,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 |
三、结语: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不仅是戴叔伦对国家忠诚的表达,也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家国一体”精神的体现。在今天,这句话依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提醒我们珍惜和平,铭记先烈,传承爱国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