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客诮全诗及意思】《答客诮》是鲁迅先生于1932年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表达了他对当时社会现象的不满和对亲友劝告的回应。这首诗语言简练、情感深沉,体现了鲁迅犀利的笔锋与对现实的深刻洞察。
一、诗歌原文
《答客诮》
无情未必真豪杰,
怜子如何不丈夫?
知否兴亡常事耳,
英雄埋没在风尘。
二、诗歌意思总结
这首诗通过反问和议论的方式,表达了鲁迅对“无情”与“有情”的看法,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与对个人情感的重视。以下是对诗句的逐句解释:
句子 | 释义 |
无情未必真豪杰 | 不是说没有感情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相反,真正有作为的人往往也富有感情。 |
怜子如何不丈夫 | 爱护子女并不意味着软弱,一个真正有担当的人也应该懂得关爱家人。 |
知否兴亡常事耳 | 你是否知道,国家的兴衰更替是常有的事,不应过于悲观或消极。 |
英雄埋没在风尘 | 许多有才能的人被埋没在平凡的生活中,难以施展抱负。 |
三、内容分析
这首诗虽然只有四句,但内涵丰富,思想深刻。鲁迅在此诗中既表达了对“无情”之人的批评,也强调了“有情”与“有志”之间的关系。他指出,真正的英雄并非冷酷无情,而是能够在责任与情感之间找到平衡。同时,他也对当时社会的压抑氛围表示忧虑,认为许多人才被埋没,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表格总结
项目 | 内容 |
诗名 | 答客诮 |
作者 | 鲁迅 |
创作时间 | 1932年 |
体裁 | 七言绝句 |
主题 | 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对英雄与情感的理解 |
重点句子 |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
思想核心 | 真正的英雄应有情有义,而非冷酷无情;国家兴亡是常态,人才易被埋没。 |
五、结语
《答客诮》虽短,却蕴含深意,展现了鲁迅对人性、社会与历史的深刻思考。它不仅是对友人劝告的回应,更是对时代精神的反思。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鲁迅那颗忧国忧民的心,以及他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