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落平阳被犬欺的典故出自什么】“虎落平阳被犬欺”是一句广为流传的俗语,常用来形容强者在失势或处于劣势时,反而被弱者欺负。这句话虽常见于民间,但其背后却有着明确的历史出处和文化背景。
一、典故来源总结
“虎落平阳被犬欺”最早出自宋代诗人陆游的《剑南诗稿》中的一首诗——《秋思》。原句为:
> “虎落平阳被犬欺,龙游浅水受虾戏。”
这句诗通过比喻的方式,表达了英雄失势后遭人轻视的无奈与悲凉。其中,“虎”象征着强大的力量,“平阳”指平坦的地方,原本是虎的领地,但在失去优势后,反而被狗欺负;“龙”象征高贵的人物,“浅水”则代表低处,龙在浅水中也难逃虾的戏弄。
这句诗后来被广泛引用,并逐渐演化为“虎落平阳被犬欺”的说法,成为表达强弱易位、英雄落魄的经典成语。
二、典故出处对照表
项目 | 内容 |
典故名称 | 虎落平阳被犬欺 |
出处 | 宋代陆游《剑南诗稿·秋思》 |
原文诗句 | “虎落平阳被犬欺,龙游浅水受虾戏。” |
意义 | 强者失势后被弱者欺负,英雄落魄 |
现代用法 | 常用于形容权力或地位变化后的处境 |
文化影响 | 成为民间常用俗语,广泛用于文学、影视、日常对话中 |
三、延伸理解
虽然“虎落平阳被犬欺”常被看作一句俗语,但它实际上承载了深刻的哲理。它不仅反映了社会中的现实现象,也提醒人们:即使是最强大的个体,在面对环境变化时也可能陷入被动。同时,也警示人们要珍惜当下,避免因一时得意而忽视潜在的风险。
此外,该典故还与“龙游浅水”相呼应,形成一种对仗结构,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四、结语
“虎落平阳被犬欺”虽简短,却蕴含深意,其出处清晰可考,源自宋代陆游的诗句。作为一句经典俗语,它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在现实生活中广泛应用,成为人们表达人生无常、命运多变的一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