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到底是什么意思(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是什么意思)
大家好,小六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到底是什么意思,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是什么意思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天地是无所谓仁慈偏爱的,只是任自然,将万物看作草和狗。
2、出自战国老子的《道德经》第五章,原文: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3、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俞出。
4、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5、译文:天地是无所谓仁慈偏爱的,只是任自然,将万物看作草和狗;圣人也是无所谓仁慈偏爱的,他对待百姓看作草和狗,任凭百姓自作自息。
6、天地之间,不正像一个大风箱吗?静止的时候,它只是一个空虚的世界,一旦运动起来,就会运转不息,永远不会枯竭。
7、政令多反而会行不通,不如保持内心的虚静。
8、扩展资料“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真正的用处在于,让人们去寻找天地的规律,为我所用,让自己在世间万物中更有竞争优势,脱颖而出,成为主宰者,成功者。
9、老子认识到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并给人们开出药方:道法自然。
10、所谓道法自然,就是世间的事物都要遵循一种规律,这种规律就是模仿自然,自然是什么,自然就是事情的本来面目。
11、一千多年以后,西方的达尔文通过研究动植物,得出一个结论:世间的万物都存在竞争关系,胜利者淘汰失败者。
12、相对的,人类社会也是一样,在力量、智商等的竞争中,优胜者成王成侯,失败者成为贱民,吃不饱穿不暖,还有服不完的徭役。
13、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意思是:天地看待万物是一样的,不对谁特别好,也不对谁特别坏,一切随其自然发展。
14、换句话说,不管万物变成什么样子,那是万物自己的行为(包括运气),与天地无关;天地顺其自然,一切犹如随风入夜,润物无声。
15、出自:出自《老子》。
16、原文: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17、天地之间,其犹橐(tuó)籥(yuè)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18、释义:天地不情感用事,对万物一视同仁,圣人不情感用事,对百姓一视同仁。
19、(此处“百姓”应指贵族与平民)天地不言仁,滋养万物,不求万物的回报;圣人不言仁,为百姓做事,不求百姓的回报。
20、扩展资料:圣人对待(宇宙学上的)事情的基本原则是按规律来加以处理,且这种规律也是“天地”的规律。
21、规律与规律在本质上是平等的、相同的。
22、圣人即是发现和认知世界的先驱,也即是人中之一。
23、狗在古代是普通百姓作祭祀用的牲畜(因为用不起猪、牛、羊等大的牲畜)。
24、随着社会风气的演变,人们渐渐不再用真的狗,而是用草扎一只狗形来代替(就相当于后来在拜祀的时候,用面做的猪头来代替真的猪头一样)。
25、刍狗做好以后,在还没有用来祭祀之前,大家对它都很重视,碰都不敢随便碰;等到举行祭祀以后,就把它扔下不管了。
26、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天地不仁。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