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动态/ 正文

永不加赋怎么读(永不加赋的意思是什么)

导读 大家好,小六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永不加赋怎么读,永不加赋的意思是什么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就是永远不增

大家好,小六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永不加赋怎么读,永不加赋的意思是什么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就是永远不增加赋税。

2、顺治帝时,清已迁都北京,为了巩固封建的统治,安抚劳动人民,,顺治帝推行满汉一家,到康熙帝时,社会经济已经达到了清朝统治的顶峰,因此,康熙推行"盛事滋丁,永不加赋"。

3、以此来休养生息,增强国力。

4、扩展资料福临六岁登基,由叔父睿亲王多尔衮辅政。

5、顺治元年(1644年),清兵入关,入主中原。

6、同年,迁都北京。

7、顺治七年(1650年),多尔衮出塞射猎,死于滦河,福临提前亲政。

8、面对全国出现新的抗清高潮,福临同大臣经过反复筹商,决定采取抚重于剿的策略,一方面实行“招降弥乱”的怀柔政策;一方面重新起用洪承畴经略湖广、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处。

9、使局势逐渐好转,为日后进攻云贵,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10、顺治十年(1653年)为了恢复战乱破坏的农业经济,顺治帝采纳范文程等人的建议,设立兴屯道厅,推行屯田。

11、顺治十四年(1657年),又积极鼓励地主、乡绅招民垦荒。

12、对地方官员制定《垦荒考成则例》,按垦荒实绩,分别予以奖惩。

13、同年,编成《赋役全书》颁布天下。

14、这些措施,使濒于绝境的农业生产开始有了转机。

15、就是永远不增加赋税,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四月,康熙皇帝宣布,康熙五十年(1711年)全国的丁银数额为永久的丁银征收定额,以后额外添丁,不再多征。

16、历史原因清朝初期沿袭明朝制度,地税、丁银分征。

17、清政府虽然多次实行蠲免钱粮,但田赋蠲免不等于丁银减轻。

18、虽然丁银也屡有蠲免,但清政府对人丁一直没有进行彻底清查。

19、康熙年间,人丁增长很快,他们大都不入户籍。

20、这样,国家对这些人无法进行控制和管理,地方官吏豪绅由乘机压榨,使贫苦百姓不得不迁徙、流亡。

21、流动人口日益激增,必定要干扰社会安宁,引起社会动荡。

22、清政府为了通过改革赋役制度来控制人口,稳定社会秩序,巩固封建统治,便决定实行“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政策。

23、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把全国丁银总额基本固定,从中央到地方不得随意增加,使广大农民负担相对稳定,逃亡人口减少,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24、此外,它还为以后清政府实行摊丁入亩政策奠定了基础。

25、扩展资料:在康熙五十五年(一七一六年),户部议定的执行条例中,规定了“新增人丁补足旧缺额数”的具体办法:一户之内,如同时有新增之丁和开除之丁,即以所增抵补所除,如新增之丁不足以抵补开除之丁,即以亲族之丁多者抵补;又不足,即以同甲、同图之粮多者顶补。

26、这种办法,就连为清王朝唱赞歌的人也加以非议,认为这是“丁倒累户,户倒累甲”,“在官谓之补,在民谓之累”。

27、可以看到事实是这样子的,首先,条令实施之前,丁银难征已经是既成事实;官员虚报丁数,造成老百姓苦不堪言;而真正实施的时候,“永不加赋”却成了“永不减赋”,没有实际意义甚至比以前更糟。

28、而继“滋生人丁永不加赋”之后不到十年,就开始试行“摊丁入地”,彻底将“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变成了一句没有意义的空话。

29、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就是永远不增加赋税.顺治帝时,清已迁都北京,为了巩固封建的统治,安抚劳动人民,,顺治帝推行满汉一家,到康熙帝时,社会经济已经达到了清朝统治的顶峰,因此,康熙推行"盛事滋丁,永不加赋".以此来休养生息,增强国力.康熙年间实行更名田,取消了人头税,改以土地的多少征收赋税,这是继明朝张居正的"一条鞭法"后一次重大的土地改革,,“盛世滋丁,永不加赋”客观促进了中国人口的增加,到雍正时期的摊丁入亩更加取消了人头税“盛世滋丁,永不加赋”这一政策不是人口方面的政策,其直接目的不是为了鼓励多生育,而是为了保证税收。

30、该政策与其后续的“摊丁入亩” 从税收制度上看,今后不再按丁收税,只按地亩收税,实际上等于取消了从秦始皇开始的“人头税”,这在封建社会是一个极大的进步。

31、不能简单地说,“盛世滋丁,永不加赋”客观上造成了人口迅速增长,至少该政策不是人口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