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诗的写作背景200字(马诗的写作背景)
大家好,小六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马诗的写作背景200字,马诗的写作背景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贞元(785年-805年)、元和(806年-820年)之际,正是藩镇极为跋扈的时代,而“燕山”暗示的幽州蓟门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带。
2、所以诗意是颇有现实感慨的。
3、思战之意也有针对性。
4、平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凛,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
5、所以这两句写景,实际上是开启后两句的抒情,又具有兴起的意义。
6、《马诗二十三首·其五》唐代: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7、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8、译文: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
9、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
10、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立功勋呢?扩展资料:李贺的《马诗》共有23首,名为咏马,实际上是借物抒怀,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和建功立业的抱负。
11、这里所选的是第五首。
12、《马诗》是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其表现方法属比体。
13、而此诗在比兴手法运用上却特有意味。
14、作者所处的贞元、元和之际,正是藩镇极为跋扈的年代,而“燕山”暗示的幽州荆门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带,所以诗意是颇有现实感慨的。
15、三、四句借马以抒情。
16、“金络脑”是贵重的马具,象征马受重用。
17、显然这是作者热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嘶鸣。
18、李贺,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宜阳县)人,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
19、李贺20岁到京城长安参加科举考试,唐朝重视科举出身,因父亲名晋肃,“晋”与进士的“进”同音,以冒犯父名取消他的考试资格。
20、由于他才华出众,担任了一名奉礼郎的卑微小官,留在京城。
21、李贺本来胸怀大志,性情傲岸,如今作了这样一个形同仆役的小官,感到十分屈辱,就称病辞去官职,回福昌过上隐居生活。
22、作者所处的贞元(785年-805年)、元和(806年-820年)之际,正是藩镇极为跋扈的时代,而“燕山”暗示的幽州蓟门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带,所以诗意是颇有现实感慨的。
23、思战之意也有针对性。
24、平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凛,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
25、所以这两句写景,实际上是开启后两句的抒情,又具有兴起的意义。
26、作者所处的贞元(785年-805年)、元和(806年-820年)之际,正是藩镇极为跋扈的时代,而“燕山”暗示的幽州蓟门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带。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