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抱琵琶半遮面全诗】“犹抱琵琶半遮面”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这句诗形象地描绘了琵琶女在弹奏时若隐若现、含蓄动人的姿态,成为千古传诵的经典名句。以下是对该诗句及其出处的总结,并附上相关表格。
一、
“犹抱琵琶半遮面”出自白居易的《琵琶行》,原句为:“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意思是:经过多次呼唤,琵琶女才缓缓走出,手里抱着琵琶,脸庞一半被遮掩,显得羞涩而神秘。这一描写不仅展现了琵琶女的娇羞气质,也暗示了她内心的复杂情感。
这首诗是白居易在江州(今江西九江)任职期间所作,通过描写一位琵琶女的身世与演奏,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命运多舛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底层人民的同情和关怀。
“犹抱琵琶半遮面”因其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成为后世文学中常用的典故,常用于形容女子含蓄、羞涩或欲言又止的状态。
二、相关资料对比表
项目 | 内容 |
诗句出处 | 白居易《琵琶行》 |
原文句子 |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
作者 | 白居易(唐代) |
作品背景 | 白居易在江州任职时,听闻琵琶女的遭遇,有感而发 |
诗句含义 | 形容琵琶女羞涩、含蓄的姿态 |
文学价值 | 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经典描写,具有极高的艺术感染力 |
后世影响 | 常用于诗词、绘画、戏剧等艺术形式中,象征女性的柔美与矜持 |
三、结语
“犹抱琵琶半遮面”不仅是白居易笔下的一个生动画面,更是一种情感的象征。它让人联想到古代女子的温婉与含蓄,也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思考。这句诗之所以流传至今,正是因为其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值得我们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