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动态/ 正文

黄山市图书馆正式开馆运行 填补了我期以来没有市级图书馆的空白

导读 据黄山晨刊报道, 借着屯溪区图书馆开馆契机,记者打听见证我市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阅读者,屯溪区图书馆馆长胡炜会心一笑,领着记者上了

据黄山晨刊报道, 借着屯溪区图书馆开馆契机,记者打听见证我市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阅读者,屯溪区图书馆馆长胡炜会心一笑,领着记者上了五楼的报刊阅览室,指着一位神采奕奕专心看报的老者说:“那是鲍飞立老师,你去问,他肯定知道的。”

从小爱看书,常去图书馆

与鲍飞立的采访相约在其位于新安广场小区的家中。屋内窗明几净,一尘不染,壁橱里、电视柜下,书刊报纸码放得整整齐齐。

“我1949年9月出生于上海,当年12月,随第一批从上海支援内地建设的父母亲来到安徽,先在合肥。1952年我3岁多时又随从省人民银行调到徽州专区人民银行工作的父母亲来到屯溪这个皖南山城。从小在屯溪长大、读书,插队到外地后又调回屯溪工作,一直当教师至退休。可以说,我是上海人更是屯溪人。”已近古稀的鲍飞立身体康健,说话中气十足。

“因为受到爸爸妈妈的影响,我小时候就喜欢看书,那时妈妈经常借书回来,我就在家看。从小学开始,我就在屯溪图书馆看书了,跟我同一辈大小的读者都有这个记忆,我们对它的感情也是很深的。”鲍飞立告诉记者,屯溪图书馆的馆址一直在小公园里,当时是一座两层楼的建筑,楼上是文化馆,楼下是图书馆。建国十周年时,在二楼文化馆举办少先队工作展览,作为学生的他参观展览后,便兴冲冲地跑到一楼图书馆去看书。

“小时候觉得图书真多,但与现在比其实也不算多。”鲍飞立笑言,那个年代物资匮乏,人民的精神生活也不像现在这么丰富多彩,那时屯溪只有一座电影院、一座体育场、一座文化图书馆,自己最爱去的还是图书馆。“除了屯溪市图书馆,还有个屯溪市工人俱乐部可以看书借书,只是那里的书册要少些。当时的图书馆和工人俱乐部的阅览室,除了白天开放,晚上也会开放,一般两个小时,八九点钟关门,这点还是很好的。”

环境在变好,阅读更舒适

在鲍飞立翻阅的《屯溪区志》中,记者了解到,1951年,从屯溪市人民文化馆划出书库、阅览室,成立屯溪市图书馆。期间经历数次变更,1978年,屯溪市文化馆再次迁出,屯溪市图书馆恢复。至1987年,馆内藏书78761册,各类杂志108种、报纸32种。1987年,在原址新建钢筋混凝土结构四层楼房,建筑面积1160平方米,书库面积110平方米,阅览室面积140平方米,设坐席100个。至2005年,屯溪区图书馆总藏量为10.14万册,其中图书8.84万册、报刊1.10万册,持证读者1770余人,年书刊外借1.5万册(次)。“2012年,在原址上拆除旧馆楼新建新屯溪区图书馆;2015年又重建新楼,2018年8月试开放。”在这一页纸上,鲍飞立用笔书写补充了这两句。

“当时的屯溪区图书馆大门朝东,面向新安桥,门两边有大竹子,还有一块大石头上题写着‘屯溪图书馆’。当时的阅览室里没有空调,夏天用电风扇,光线也不是太好。现在,新馆里采用空调,温度适宜,光线也更充足。虽然报刊阅览室在五楼,对我们老年人来说不是太方便,但有电梯,也就不是个问题了。”鲍飞立笑着说。

市馆高大上,书香更浓郁

2013年12月20日,黄山市图书馆正式开馆运行,填补了我期以来没有市级图书馆的空白,这也让鲍飞立倍感鼓舞和振奋,他欣喜地感慨:“这是一件大好事,我们黄山市的公共文化事业又向前迈了一个大台阶。”

说话间,鲍飞立从房内取出目前正在阅读的书籍:“我喜欢看传记类书,你看这些都是我从市图书馆借来的。虽然那里位置有点远,但是那里环境非常好,功能也齐全,书也特别多。我每个月去一次,每次借三本,有时也带孙子去,让他感受阅读的魅力。”谈及阅读感受,鲍飞立乐呵呵地脱口而出:“在那看书,感觉很爽!”

记者从市图书馆了解到,黄山市图书馆设1850个阅读座位,2台读报机,6台馆员工作站,5部自助借还机,采用RFID技术实现借还、阅读、查询全自助;两条百兆光纤,100台阅读电脑,4000多种电子期刊,馆内WIFI全覆盖,满足读者上网阅读的需要;数字图书馆、公共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微信平台,让读者实现远程阅读。“目前,馆藏纸质图书36.6万册,数字图书99万册,持证读者19925人。开馆以来至今年6月,文献借阅量达137万册次,流通人次达140万。”市图书馆运营部主任王靖如介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