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师道生平简介】陈师道(1053年-1102年),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居士,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诗人,与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并称为“苏门四学士”之一。他出身寒微,自幼聪慧好学,但因家境贫寒,生活清苦,一生仕途不顺,长期以布衣身份从事文学创作,被誉为“宋代最清苦的诗人”。他的诗风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尤其擅长五言诗,对后世影响深远。
陈师道生平简要总结:
陈师道生于北宋仁宗庆历三年(1053年),祖籍徐州彭城(今江苏徐州)。早年丧父,由母亲抚养长大,家境贫困,但他勤奋好学,尤爱读书。青年时期曾随其兄陈慥游学,后因家贫未能入仕,长期隐居乡里,以教书为生。他虽未登科第,却因文才出众,受到当时文坛名流如苏轼、黄庭坚等人的赏识。晚年任秘书省正字,不久去世,享年仅五十岁。
陈师道一生清贫,但志节高洁,坚持自我修养与文学追求。他的诗歌多反映个人生活经历和内心情感,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他与苏轼关系密切,常有诗文往来,是苏门学士中较为特立独行的一位。
陈师道生平大事年表
年份 | 事件 |
1053年 | 陈师道出生于徐州彭城,父亲早逝,家境贫寒 |
1060年代 | 随兄陈慥游学,开始接触文学 |
1070年代 | 家境困顿,以教书为生,生活清苦 |
1080年代 | 结识苏轼、黄庭坚等人,成为“苏门四学士”之一 |
1090年代 | 虽屡次应试未中,但仍以诗文闻名 |
1097年 | 任秘书省正字,官职不高,仍保持清廉作风 |
1102年 | 陈师道病逝于任上,终年五十岁 |
总结:
陈师道一生清贫,却以诗文立身,其作品体现了他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与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他虽未在仕途上取得显赫地位,但在文学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他的诗风朴素真挚,深受后人推崇,被誉为“宋诗中的清流”。